黔南州军粮供应站大胆解放思想,拓宽经营思路,自我加压,不断探索军民整合式发展的路子,“军字”招牌越打越响,“一站多能”的作用发挥得越来越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
利用军供搭建平台,夯实发展的基础。“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12年5月,军供站上收到黔南州商务和粮食局直管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发展基础。一是利用军供站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州局先后挂牌成立了“黔南州放心粮油配送中心”、黔南州政府价格调节基金扶持的“平价粮油直销单位”、黔南州通达粮油配送有限公司。二是合理配置人才为工作开展提供保证。由于军供站仅有3人,人员严重不足,为了拓展业务,他们认真选拔人才,目前已借调了1人,聘用了6人,现有人员达到10人。三是完善基础设施,目前已拥有1400多平方米办公综合楼一栋,配送仓库660平方米,放心粮油”专用厢式配送车,小型面包配送车和工作检查专用车各一辆,建设了200平方米的“放心粮油示范店”1个,50平方米的平价“放心粮油店”7个,在20个中石化加油站设立了“放心粮油”经营窗口,大大提升了仓储、运输、供应等各项功能。
通过政策支持,积极发挥保供稳价的作用。军供站积极参与竞争,充分利用“军字”招牌及“放心粮油工程”专业化、科学化、规模化和连锁经营的优势,得到了州政府及物价部门的认可,获得了每月4000元价调基金,作为放心粮油配送的房租补贴及200万元贷款贴息的政策扶持。军供站以低于同类同品种市场价格的5 %进行销售,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目前,已向黔南师范学院、黔南职业技术学院、黔南医专、贵州省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都匀一中、二中及都匀市7所幼儿园等进行粮油及副食品定点直供配送,5万多在校学生受益。同时,还拓展到面向全州大型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食堂以及全州城镇低保的粮食供应,“放心粮油”的配送已覆盖全州12个县(市)。年销售粮食达到1200吨,销售食用油20多吨,已成为政府市场调控的重要载体。
探索军民融合发展路子,积极拓展经营空间。今年4月中旬,军供站在黔南州民族师范学院组织召开了粮油、肉类、副食品采购统一配送现场会,有关消费单位与粮油加工企业、粮油配送企业、生猪屠宰企业、养殖企业等参会,把生产者、消费者有效的联结起来。实施副食品配送两个月以来,已为学校和部队送去肉类1200公斤、蔬菜4000公斤、鸡蛋4000个。目前,驻黔南部队所需食用植物油全部从军供站采购,同时启动了部队副食品供应试点,预师二团、78088部队每天将所需的蔬菜、瓜果、蛋禽、肉食等农副产品以短信方式发送给军供站职工,第二天清早军供站组织采购,8点半以前配送到部队,极大方便了部队的膳食工作,为下一步全面推广作了有益的探索。
黔南州军粮供应站的发展,给各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一是政策引领和领导重视是关键。他们能走出军粮供应的单一模式,开拓市场,军民结合,是顺应形势的发展、调整军供结构政策的结果,也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给予大力关心支持的结果。没有好的政策导向,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就没有前进的动力,特别是州商务粮食局领导认准了军供品牌,借助军供打造品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军供站的同志树立无功就是过、不进则退的理念,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抓住机遇,改变过去的经营模式,大胆创新,做到“心在军粮,放眼市场”,在确保军粮供应的基础上,让军品粮油走出军营,走向社会大市场,寻求更大的发展。三是充分利用好政策为自己补充能量。在开展“放心粮油”工程中,他们不等“天上掉馅饼”,不坐失良机,而是主动出击与有关部门沟通,把国家的食品安全、粮安工程、价格调控等有关政策,与自身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弥补自己不足,寻找发展机遇,才能有今天的成绩。(韩克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