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黔粮资讯
省粮食和储备局驻村工作队倾力助推“薏仁米+”产业振兴迈出新步伐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兴仁市是全国唯一的“中国薏仁米之乡”。省粮食和储备局对口帮扶兴仁市以来,先后投入中央、省级项目资金1.69亿元,倾力助推兴仁薏仁米产业发展。新一轮驻村工作队入驻兴仁后,紧盯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围绕“薏仁米+”的产业定位,多方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强化种源管控,夯实基地建设,狠抓延链强链,注重利益联结,推动薏仁米产业振兴迈出新步伐。

建设种源基地,助力薏仁种业发展。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方协调争取支持。在省委办公厅、省农业农村厅支持下,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400万元,在兴仁市巴铃镇建设500亩优质薏仁米种源基地,完善薏仁米种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基地种植的兴仁小白壳、贵薏1号、薏珠1号等品种进入成熟期,等待采收测产。该项目对进一步推动优质薏仁米品种选育、生产、示范推广、种质资源保护、种子储备、制种以及薏仁米提纯复壮增产发挥重要作用,对薏仁米产业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推行标准化种植,打造示范核心区。兴仁市巴铃镇大普村与贵州兴仁薏仁米产业有限公司协同推进示范核心区建设。投入资金70万元,建设170亩标准化种植、机械化种收的高标准核心示范基地,完善基地路网、灌溉等基础设施,实行统一田间管理,使薏仁米产量、品质更有保障。强化种植、管理、生产各个环节,实行“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推动薏仁米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2021年省粮食和储备局支持343万元基地建设及检化验室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了质量标准建设步伐。


研发生产薏仁粽,带动延链助增效。发挥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普村退休老党员陆少翠投入大量精力,从品种选择、用量配比、火候调控、蒸煮时长等方面入手,多次反复实验,成功研制出配比科学、营养健康、口感舒适的薏仁米粽子,获得资金支持建成薏仁米粽粑作坊。2022年2月投入生产以来,通过各帮扶单位消费帮扶、网络销售等方式,产品销往北京、广东、上海等地,春节、端午等重要节日期间供不应求,实现销售额16.8万元,净利润达5万元。同时强化媒体宣传,带动兴仁、兴义、贞丰等地粽子厂家跟进生产薏仁米粽子,有效促进薏仁米产业延链增效。


强化利益联结,持续促农增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链接发展模式,推动企业得发展,带动薏农获增收。2021年订单收购薏仁谷11369吨,加工收回薏仁米6253吨,销售薏仁米6098吨,产销率为97.52%;销售收入6691万元,利润699万元,应上交税金185万元。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每亩种植薏仁米比其他粮食作物增收400元,年增加收入147万元,平均每户增收1070元。村合作社通过发展薏仁米粽子、茶叶种植、网点销售薏仁米系列产品等,2022年实现收入38万元。

推动村企所合作,凝心聚力促振兴。2019年兴仁薏仁米产业有限公司落户巴铃镇以来,与基地各村形成了合作发展良性互动局面。先后与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大普村先后签订合作发展战略协议,在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产品研发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协同推进薏仁米产业发展,形成了“村建基地、企业龙头、院校助推、科技助力”多方合作模式,凝心聚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合作格局。(信息员:袁德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