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贵州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 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2022年,贵州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冬季大会战”,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水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利用项目新增耕地指标收益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54.8亿元,同时整合各级财政资金投入30.2亿元,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66.2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一是多方参与确保高效高质。贵州平均海拔1100米,坡耕地多、田块较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难度大,通过成立项目指挥部,负责组织管理、综合协调和督导指导,下设村级工作组,动员群众参与建设、协商土地,并对建设质量、进度等进行全程监督指导,确保建设工作如期高质量完成。2022年以来,贵州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评审上,探索县直部门、乡镇、村、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农民代表“六方会审”机制,让县级各有关部门和乡镇有效履职,让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深度参与,让各方面的意见充分沟通,在规划设计、施工、监理中充分发挥好村集体和农民主体作用,真正做到建成一亩、见效一亩,确保将高标准农田建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二是“三方共建”保障村民利益。贵州各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采取“政府主导、村级参与、农民实施”的方式,村民既是现场施工员,又是质量管控员,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可观的工资性收入,积极调动本地村民参与到高标准农田改造中,取得了质量高、投资省、工期快、配套全的良好效果。2022年以来,贵州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组织实施上,探索行业专家、镇村两级和村民“三方共建”机制,成立专家组开展技术指导,镇村两级全程参与项目设计、负责矛盾纠纷调处和组织就地就业,通过以工代赈鼓励引导农民参与工程建设和质量监督,改变了以往“政府组织建、施工单位干、农民群众看”的状况,让政府资源、镇村组织、村民力量有机整合,把更多利益留给了村集体和当地群众,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就业增收,2022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带动5万余名农民就业增收,发放农民工劳务报酬8.2亿元。

三是严守标准确保项目完善。入冬以来,由省农业农村厅、水利厅和自然资源厅共同组成的3个工作队,开始在全省各地进行指导,工作组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资金管理、以工代赈几个方面,向当地参建人员介绍了全省的先进经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设计初期就广泛征求了村支两委和农民群众意见建议,确保在建设全流程内充分发挥好村集体和农民主体作用,既要节约成本,又要符合实际,还要老百姓接受,同时要按照《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指南》施工标准抓落实。2022年以来,贵州对全部在建高标准农田项目按照“规划设计、工程质量、资金管理、耕地指标、助农增收”五个重点开展了巡回督导,督促指导问题整改落实,在建项目梯田化率、灌溉设计保证率、田间道路通达度、耕地质量等级等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信息来源:贵州日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粮安考核办综合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